一、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
2019年7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,并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今年8月,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吉林省“十四五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和方法措施,确定到2025年,基本建成覆盖城乡、便捷高效、普惠均等、智能精准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业务领域和时间空间上实现全覆盖,为人民群众提供随时办、随地办、随身办的公共法律服务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民生、法治、公平、正义、安全、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。
按照上级文件要求,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了《规划》编制的准备工作。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和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,起草完成了《规划》(征求意见稿),并向政法单位和市直相关部门征求意见,通过广泛收集、听取10个部门意见和建议,经过反复沟通、论证、多次集中修改,在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后,最终形成了《规划》(送审稿)。
二、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
《规划》(送审稿)主要分为5个方面内容:
第一部分:指导思想,确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全会精神,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扎实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。
第二部分:基本原则,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。
第三部分:发展目标,到2025年,基本建成覆盖城乡、便捷高效、普惠均等、智能精准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。推进数字公共法律服务、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建设,着力打造四平特色公共法律服务产品,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随时办、随地办、随身办的公共法律服务。推动形成分行业、分领域公共法律服务链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民生、法治、公平、正义、安全、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。各县(市)区、乡镇(街道)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率达到100%。
第四部分:主要任务,确定三个方面主要任务、制定13条推动措施。一是深度融合公共法律服务平台,建设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,包括完善运行管理机制、建设高水平服务平台、搭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应急平台、加强服务网络科技支撑;二是科学配置公共法律服务资源,推进法律服务供给均等化,包括深化法律服务互联网应用、发挥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、充分利用社会法律服务资源、推进法律服务产品化、构建服务链、围绕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、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惠民工程;三是健全服务规范和标准,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,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体系、开展法律服务业行风建设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。
第五部分:组织保障,制定5条举措,包括落实主体责任、细化工作任务、强化统筹协调、加强队伍建设、深化考核督导,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“十四五”期间建设任务如期完成。
三、工作建议
《规划》经此次会议审议通过后,建议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,并予以实施。